亚健康就在你身边

      随着大众医学知识的日益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认识不断地深入,亚健康这一概念正越来越被公众所熟知。但是,该如何正确认识亚健康,如何通过传统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这一身体状况进行防治,如何采用先进的技术与手段进行测量和评估,并通过自主健康管理的方法来改善和维护稳定的健康体态,目前在学界以及医疗行业还有许多模糊不清的认识和做法。日前,在由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举办的第九届健康科技高峰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副总编辑、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武留信,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刘保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天芳等分别就亚健康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惑和探讨。同时,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报告者也提出了具体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措施和技能,可为从事亚健康专业研究的人员提供借鉴,为广大亚健康人群提供了实用的咨询信息。

  “治未病”与亚健康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长陈竺指出,把卫生工作的重点从治愈疾病转向维护和促进健康是应对全球性医疗危机、实行医学模式转变的迫切需要,显示出当今社会正酝酿着医学目的的重大调整。他还强调,必须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上。也就是说,要将以病为中心的治病抗病体系的西医学与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保障体系的中医学更全面地结合在一起,强调未病先治,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研究表明,人身体的健康一般分为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三种形态。其中的亚健康是中国人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医学概念和学科范畴。目前对其定义还有不同认识,来自《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2006)》以及《中华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管理概念中国专家共识(2009)》中明确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又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亚健康所指的状态与《黄帝内经》中关于“未病”思想比较一致,即要“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如果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却忽视调理,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恶化,而通过合理的干预和预防,往往能使机体恢复健康。因此,“治未病”的理念和服务体系可以有效地克制亚健康,将潜在的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作为中医的健康观,“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在预防和治服瘟疫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也是今天亚健康干预策略的基础。

  亚健康多维体态表征

  具体而言,当你表现出精力不充沛,颈肩部不适,疲乏,眼睛不适,健忘,视力下降,能力减退,咽部不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时,亚健康的状态就已经离你不远了。

  据我国相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人群约占我国总人口的60%,其中主要以中年群体居多,约占48%—50%。亚健康状态在城市居民、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和军人中普遍存在。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对2554名入学新生的一份亚健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表明,新生亚健康总体现患率为40.20%,其中最高为躯体亚健康,其次是躯体及心理亚健康;女性现患率高于男性。

  以WHO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主要分五种类型,一类是躯体亚健康,其特征是疲劳或睡眠紊乱或全身疼痛等。其次是心理亚健康,以情绪低落或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恐惧胆怯或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为主。第三是社会交往亚健康,表现为人际交往频率减低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此外还有道德为主型和混合型。专家指出,如果以上症状出现了3个月以上,又排除了疾病(通过综合评定)的人群,可认为已相兼出现亚健康态。亚健康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可能引发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导致精神、心理疾病,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

  学者的分析研究还表明,亚健康表现为一种多维的状态。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的诱因包括健康概念或理念落后,健康知识缺乏,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健康技能掌握不够,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泛滥,社会、环境与精神心理不适应,体质体能差和对病、伤抵御能力低。

  亚健康测量方法研究

  了解亚健康状态要通过测量和评估来完成。针对这一项目的研究已经进行了许多年,科技部等有关部委早已将与此相关的大型项目作为研究重点。有专家指出,亚健康领域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02年到2003年,是健康与亚健康概念及其分类的研究。2004年到2005年,是亚健康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特征分析,明确常见的症状群以及中医证候。2006年到2009年,主要是对亚健康测量方法的评价指标研究,侧重于亚健康量表研制的评价指标。

  以上所有指标体系的研究都是为了将亚健康的躯体表征定位,从风险、功能、结构、反应、恢复和趋势等方面进行定性,并通过量化进行分级,在操作层面完全符合科学技术原理,强调应用性。比如,心率变异性分析技术就是通过对连续逐次心动周期的差异性提取与信息的挖掘分析,客观定量地测试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和精神压力状况。这种测评的特点是方便快捷,客观准确,普适与顺从性好。这一研究目前主要用于对精神压力与综合性亚健康状态评价以及心血管自主功能的评定。此外,科学家还研究出了集多元回归和因子分析技术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将亚健康状态的隐变量从躯体不适、能力减退、睡眠、情绪、二便等方面进行分类,并揭示出变量间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可有效地对健康和亚健康状态进行区分,有目标地进行综合调理。

  积极管理自身健康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亚健康不同于亚临床,亚健康不等于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与某些功能性疾病需仔细鉴别,亚健康不能与某些精神、心理疾患混为一谈,中西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和表述也有差别。因此,在认识和了解了自身的亚健康状态后,需要寻找正确的途径寻医问诊。

  此外,减缓亚健康的关键还在于对自身健康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武留信提出,管理亚健康要采取“十字方针”:即“平心”,能平衡心理状况;“减压”,要适时缓解紧张和压力;“顺钟”,顺应生物钟,获得充足睡眠;“增免”,不断增强机体免疫力;“改良”,要彻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刘保延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出现了亚健康的症状,可按照中医“形神统一、形神共调,贵在坚持”的调理思想处理。王天芳则倡导,要努力做到合理膳食,限戒饮酒,缓解压力,有效地消除心身疲劳。同时,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的体质状况及具体不适表现特征与轻重,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中药、针灸、推拿按摩、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药膳、传统健身方法等。对于存在有精神心理不适,或社会交往困难的亚健康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或认知行为方面的指导。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亚健康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