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六大心理因素

  怕失眠心理:很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往让自己快进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进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

  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进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进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进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加失眠。   

  梦有害心理: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以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以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进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

  实在,科学已证实,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以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自己产生了心理负担。

  自责心理:有些人由于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期待心理: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治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点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经常只能睡上1-2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提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往往也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进睡。

  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进睡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期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手足无措心理: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旗不定的焦虑兴奋状态。  

  失眠持续时间决定治疗方法

 暂时性失眠:只维持几天。可能由于情绪兴奋、暂时性精神紧张或时差所引起,如重大节日、会议、聚会、考试、跨时区旅行等等,大多数人可自发地调整过来,也可以把它看作一次新鲜有趣的体验。总之,在此时刻,不必惊慌,几天后会不治而愈的。

  短期性失眠:持续数天到三周的时间,在人患有严重疾病或个人遭受巨大压力时常会发生。通常运用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或求助睡眠心理专家,会得到缓解和改善。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失眠的六大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