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6 09:25:48
范先生最近经常感到浑身没劲,身体上虽没有什么毛病,可就是打不起精神,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有干劲,留意力也集中不起来。上班很累,放工更累,出往玩又觉得没时间,吃饭又怕发胖,往商场一见那么多人心里就烦,总之一句话:“没意思”。有时候还觉得胸闷,甚至上楼都还需要歇息,多次往医院检查都没有什么严重的疾病发现。只是自己始终感觉身体不对劲,就像大病缠身。他四周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这种状态在城市的白领阶层比较多见,固然他们的工作不像体力劳动者那么辛劳,但心理上总觉得压力更大,因此精神上也更觉疲惫。这种状态就是处于疾病前期的亚健康状态,是一种目前被称为慢性疲惫(综合征)的表现,即介于正常生理状态与疾病状态的第三态。
1.疲惫是机体超负荷工作的信号
疲惫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你,你的机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假如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诱发疾病。有的人经常疲惫不堪、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烦躁、易怒、腰酸、背痛、头晕、眼花、失眠、嗜睡、神经衰弱、全身乏力、神志模糊、食欲不振,长期疲惫却查不出明确的原因,虽经常服用健脑安神、开胸顺气等药物,而全身倦怠的症状却始终得不到改善。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疲惫状态,应引起留意。
2.疲惫是一种病前状态和致病因素
越来越快的都市节奏使疲惫作为一种病前状态和致病因素,已经笼罩到越来越多的个人,结果将使个人和整座城市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上海医科大学健康教育教研室最近对上海市市民的疲惫状况作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18~45岁的中青年中将近1/3的人长期处于不同程度的疲惫状态。其中眼疲惫患者之众更为全国之最,比例高达47.1%。疲惫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疾病发生率上升。据卫生部分调查,30~50岁的中青年中,脂肪肝患者已达11.2%;10~30岁的肿瘤患者比例比5年前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这两种疾病都与疲惫过度又缺乏锻炼有很大关系。
3.疲惫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现象
说到疲惫,相信几乎人人都曾有所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现象仿佛已司空见惯:背着沉重书包的学生们(包括小学生、中学生们),天天学校、家里两点一线,温习、考试,考试、温习,年复一年,月复一月,鼻梁上的镜片越来越厚,几乎个个都成为“特困生”;整日西装革履的外企员工,虽为“白领”一族,高薪水却也高节奏,时时加班,还得经常看老板的脸色,精神紧张,压力太大;网上飞虫整日在网上冲浪,长期沉醉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昼夜不分,支付的是身体这个本钱;公司经理们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没日没夜地应酬,昼夜兼程地出差,劳心劳力,身心疲惫不堪;出租车司机长期超负荷运转,披星戴月,餐无定时,车疲人困;运动员练习过度,赛事紧张,体力消耗过大,真累;体质虚弱者精神不振,心慌虚汗,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一些积劳成疾者,拖着一个病身子,只有感慨人生的不幸了。
疲惫的感觉真是太普遍了,不是吗?就连襁袍中的婴儿,也经常是哭着哭着便吮着手指睡着了。姥姥说:毛毛头哭累了。大家都知道,“累了”是口头语,“疲惫”是书面语,实在两者是一回事。
可以很肯定的说,在现代社会里,疲惫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4.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可严重降低人类寿命
上海市的一项随机抽样调查显示,有59.6%的脑力工作者天天用脑时间长达10小时;40.2% 的学生天天伏案学习至深夜,成为缺少睡眠的“特困生”;另外,28.4%的体力劳动者,其业余时间也花费在各种脑力活动上。调查表明,用脑过度已严重地危及到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据统计,1994年上海地区科技职员均匀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各类职业人群均匀提早死亡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死年龄段。可见用脑过度的后果是多么地严重!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慢性疲惫已成为社会常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