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5 17:05:56
心理疲惫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学习与工作效率降低,而长期的心理疲惫影响心理健康,使人心境压抑,百无聊赖,心烦意乱,精疲力竭,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失眠、怕光等,还可能发生其它心因性疾病。
一般情况下,人们比较注重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留意劳逸结合和其它心理卫生要求,这对保护健康确有益处。专家们则特别建议脑力劳动者劳逸结合,留意脑力劳动中的心理卫生。
科学家提倡脑力劳动者注重夸大对其所有从事的脑力劳动的爱好,使脑力劳动环境的安静及光线照明符合卫生要求等方面,以为这些对消除心理疲惫有益。
脑力劳动疲惫的信号是心理疲惫感觉,这种疲惫感是人体、器官或主要细胞(离细胞等),对继续工作的抵触,疲惫信号揭示机体已经需要休息,需要调整和恢复,应该停止工作,以睡眠或者娱乐、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等积极方式促进大脑功能的调整。此时,若强制大脑继续工作,则会加重心理疲惫,造成脑细胞的损伤,或使脑功能恢复发生障碍。 而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喜欢采用各种脑兴奋措施来消除心理疲惫感,以继续完成工作,如大量吸烟是作家刻苦写作的兴奋剂;诗人则是以酒助兴;西方人则喜欢抽雪茄、饮咖啡,或者使用其它兴奋物质,来振奋自己或以意志来强迫自己战胜疲惫,继续学习和工作。
但是,医学研究表明,只有能够改善细胞的生理过程,才能促进细胞疲惫的恢复。因此,人们常用兴奋大脑的方法强迫大脑继续工作,就会加重心理疲惫,加重细胞损伤,对机体十分有害。
要消除心理疲惫,避免用脑过度对身体的损伤的关键是夸大劳逸结合,体脑结合,科学用脑。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措施是顺应大脑活动的生理节律,夸大劳逸结合,体脑结合,切忌长时间以各种强制手段增加脑力劳动的负荷。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生理疲惫和心理疲惫